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太空熊

2023-08-18

返回专栏首页

作者:太空熊

原创投稿

评论:
稿费千字400。

    故事会涨价了,从10几年前的2块5毛,一路涨到了现在的8块。对此你可能没有太大的感觉,因为当初看的《故事会》从来都是“过刊”,有从马桶边顺手捞的,有从读书角偷偷捎的,也有从爹妈床头柜翻出来的,总之就是没有正经去书报亭订过它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在那个短信还按条计费的年代,人们的娱乐选择十分有限,相比某些花大价钱伺候肉体的活动,一本滋润心灵、满足想象的图书,显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不二之选——更何况它只卖2块5毛钱。哪怕对于当时囊中羞涩的学生,也不过是牺牲5顿精致的中式下午茶;就算是现在涨到了8块,也只够请兄弟姐妹们喝半杯“秋一奶”罢了。

    事实上,《故事会》的价格一直都很亲民,在常见的通俗读物杂志里,它的价格也几乎贴地飞行。看看同期的大发行量杂志,《读者》和《意林》都是9块一期,马上步入两位数时代。从2块5到8块的“飞升”也不是一蹴而就,去年的订阅费还是6块,此前还有过4块时代,只是没人关心这个螺旋上升的过程。

    “还没停刊呢?”,才是大家伙看到《故事会》涨到8块的第一反应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没了

    毕竟全国的书报亭已经全面取消,留下来的也成了当地的旅游景点,普通民众吃喝拉撒都是左抖音,右快手,一道B站挂腰间,微博红书纹胸口,大脸上还刺了个贴吧,现在除了中字头的机关刊物,留给其他纸质读物的生存空间本身就已经不多了。

    甚至《故事会》在一众通俗杂志里都还算混得比较开的,发行量从上个世纪80年代复刊后,就一直保持在每期百万级别,直到近年纸媒没落。最高时甚至超过了700万册,全国销量逼近并且一度超过了国内第一文学杂志《读者》。如此之大的发行量,也难怪小时候总能在有需要的时候,从某些奇奇怪怪的地方搜刮出那么一两本《故事会》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红刊上半月,绿刊下半月

    当时没有流量热搜、首页推荐,也没有算法保姆把信息奶嘴喂到人类嘴里,《故事会》的强大生命力完全来源于它的创刊理念和内容调性。出版《故事会》的上海文艺出版社,最早可以追溯到巴金先生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社。1963年,第一期《故事会》的创刊词里提到了自己的创刊理念,“它专门刊载基本上可以直接供给故事员口头讲述的故事脚本,以促进群众故事活动的发展,扩大社会主义宣传阵地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”

    也就是说,这是一本始终致力于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人话杂志,出发点上就和一些偏文学向的杂志读物不同。这也是为什么,你很难从语文老师那里借到《故事会》,却能以积累写作素材为由,光明正大地阅读《意林》《萌芽》《读者文摘》,即便后者也会刊载一些“日本人喝马桶水”的反智文章,而且还不如《故事会》好看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甚至还写一期React文章

    当然,鉴于《故事会》内容本身的“前卫性”,把它归为成人类杂志其实也不冤。作为“文革”后第一批强调“回群众中去”“让故事姓故”的杂志,《故事会》的通俗化相当彻底。它的稿件来自五湖四海,不问撰稿人的出处背景,只要故事足够奇巧有趣,编辑认为能够吸引读者,即可刊登采用。加上彼时审核环境还未收紧,《故事会》上的文章和作者可谓三教九流,芸芸众生相。以一本正规备案刊物的标准来看,其内容可以说是尺度炸裂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通俗读物和电影、音乐等流行文化媒介一样,内容高度类型化。将《故事会》的几个常驻板块分类汇总,无非是笑话段子、都市传说、人生寓言,仔细想想,除了质量有保证之外,似乎跟现在自媒体在干的事也没什么不同。甚至早在纸媒时代,《故事会》的编辑们就已经想出了“3分钟典藏故事”这个典中典栏目,按理说是很多3分钟说大片和中式浓缩鸡汤的祖师爷。

    如果你志趣高雅或者还风华正茂,没看过《故事会》,那么也可以参考一下《故事会》的刊例: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可以看到,即便处于现在的环境下,《故事会》里也会刊载《厨房杀人犯》这样,标题看起来颇有噱头的微小说。但抛开惊悚的标题,泰国作家象克立·巴莫的作品立意很高,不仅巧妙地批判剥削,内容也毫不血腥猎奇。《故事会》曾刊登过许多这样惹眼的故事,只不过故事的尺度更大,悬疑、猎奇的成分更高。

    过去有个叫“东方夜谈”的栏目,专门收录志怪故事,内容从市井轶闻到恐怖传说,不一而足,赫然是个现代版《聊斋志异》,中国版《流行之神》。而《故事会》的编辑们喜欢称这些都市传说为“流传故事”,至于是因为当时中国城市化率低,还是因为文学界避讳Urban Legend这种掉价的说法,就不得而知了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图源,B站@那月有声

    老主编银河就曾在《故事会》上看过一则猎奇小故事。说是有个男孩儿小时候无人看管,天天吃海河里的鱼虾生鲜。后来孩他爹难得热心肠一次,带男孩去吃肉包,结果孩子狼吞虎咽完全不知道烫。他爹看孩子不要命地吃,轻轻一巴掌呼过去,没承想一下就把孩子的头给扇飞了。慌忙走近一看,断掉的脖子上密密麻麻全是寄生虫。

    我小时候在沿海农村长大,有时候会吃些生鲜咸货,就听大人说起类似的吓人故事,告诫小孩儿不要吃没处理过的水产。但银河是个土生土长的内陆人,他记得这个我几乎能凭空复述出来的恐怖小故事,纯粹是因为他看了《故事会》上的某篇文章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图源,知乎@王宇鹏

    虽然画面感很强,题材略为惊悚,而且没什么科学道理,但这类故事本质上和水猴子不同,背后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。吃过打寄生虫的“宝塔糖”,或者揪过小伙伴屁股蛋上的蛔虫,应该就能充分理解这一点。

    市井气息与狂野幻想,现实主义与寓言色彩,是早年《故事会》的独到之处。风格上类似亚洲电影圈特有的“恐怖教育”文化,尤其是上世纪的香港恐怖片。比如“阴阳路”系列,教观众不要沉迷赌博,不要亵渎死者,不要去东南亚寻花问柳,否则就有因果报应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他们甚至专门出了本合集

    这类故事的触达面足够广,也意味着阅读门槛足够低。作为当年的农民工返乡必备读物,《故事会》的故事必须开门见山,引人入胜,前三句就要把话说明白。比如哪里的道士不一般,进了火车站千万注意某种打扮的人,为什么熬中药总把药渣倒在路中央。

    不知你发现没有,其实还是现在短视频自媒体爱干的那些事,媒介变了,讲故事的手段还是差不多。只不过更劣质了,至少《故事会》的编辑肯定不会要那种用“注意看,这个男人叫小帅”打头的口水故事,也不会借机用反智文章绑架你爹妈的朋友圈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图源,豆瓣@花海孤蜂

    相反,未来贾樟柯如果真想拍B级片,那么剧本绝对就夹在茫茫多期的《故事会》中间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。这就是全国征稿+不设阶级壁垒的威力。在那个四大银行资产重组,春运开始初具规模的年代,中国人什么都缺,就是不缺魔幻现实主义的猎奇故事。

    三教九流的人都经历过《故事会》蓬勃发展的年代,有些甚至就活在发黄的过刊里,和那个最经典的“中篇故事”栏目一样,被这个时代逐渐遗忘。最火热的永远只有讲大道理的“3分钟典藏故事”和“轻松一刻”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图源,小红书@妈的巴子

    说明人还是喜欢听大道理和笑话,也说明大道理和笑话其实是一种类似的东西,至少这两个东西的最终效果应该都差不多。

    作为纸媒,《故事会》也确实到了该转型的时候,这个“时候”早在《故事会》和凤姐一起被绑定嘲讽开始,就已经迟了。或者说,是从农民工变成各种意义上的贬义词开始,《故事会》就该给自己找条偶像路线了。

    事实上,《故事会》的影响力一直都不差。《隐秘的角落》原著《坏小孩》的作者紫金陈,小时候就是《故事会》的读者。五条人主唱仁科也坦言创作风格里有《故事会》的影响,《故事会》杂志甚至还进过他们家假潮牌店卖的盲盒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上海文艺出版社自身也在求变,他们甚至在某几期《故事会》上给B站百大UP主留了一处特别的版面,用来刊登这些UP的成长故事和个人风格。最搞笑的是每篇的篇幅都跟每日一笑的笑话差不多,虽然内容本身不太好笑,但胜在短小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有些故事里的人也成过气“故人”了

    除此之外,出版社也尝试了有声书改编和视频创作授权,批量销售以往的精彩故事。现在你可以在B站一类的视频网站看到相关的说书内容,在喜马拉雅电台甚至还有《故事会》的官号,有个故事合集的播放量达到了700万。

    700万,是《故事会》作为融媒体的天花板。作为对比,《故事会》在粉丝人数远超中国人口的微博都只有50.1万粉,置顶评论刚好50条。如果不是那倔强的1千粉,我都得感慨一下融媒体部门的同行是不是手段都这么粗暴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而《故事会》本身也已经改头换面。要面对干净又卫生的文化大环境,还要努力活着,你就要把杂志卖给原来不买,但确实有需求的人。当今社会还有哪个群体长期过着没有电子产品的低信息娱乐生活?文盲已经基本被消灭,剩下的就是每年几千万半军事化管理的学生。

    现在知道《读者》《意林》的生意有多好做了吧?所以《故事会》在红绿两个半月刊之间,又插了一本蓝色的校园版,是从原来的《故事会文摘版》修改而来,和你见过的所有其他带“文摘”的刊物一样,干净又整洁,污物无处遁形。

    现在的学生不用担心被老师抓、被同学鄙视,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看“故事会”。但没了那些故事的《故事会》,还叫《故事会》吗?既然不是盗版,那应该就算吧,至少他们没有像成千上万的盗版书商一样,在杂志的彩页上印刷军用武器和透视眼镜的小广告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盗版杂志才有暗网

    这20年来,《故事会》变了许多,唯一不变的是书中年代感十足的部分插图,还有封面右上角的说书俑。这个说书俑是1957年出土于四川成都的文物,据说是东汉的陶塑,从东汉最早建国开始,距今差不多2000年。可以说人类的历史,就是故事的历史。

    但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界里,故事很可能不复存在。因为一切都发生在当下,没人记得数据洪流里的偶像明星上个礼拜天吃了什么。没有“故”,当然也没有“故”事。然而即便如此,《故事会》的稿费还是每千字400人民币,比《意林》整整高了100块。

    千字400块,作为一本曾经覆盖过全国最庞大新晋文化市场的国民杂志,我相信他们的标准,那一定是我所有劳动成果的中位数,也是文字最后的斤两。

    最后,也是最要紧的,不要忘了它只卖8块钱。

    从你家厕所消失的10年里,故事会涨到了8块一本

    这是贴在我们编辑部墙柱上的海报,上面是通风管,下面是饮水机

    玩家点评 0人参与,0条评论)

    收藏
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
    分享:

    热门评论

    全部评论